博客年龄:17年5个月
访问:?
文章:306篇

个人描述

本空间为听雨楼主人博克主页,浏览本主人更多內容,请点击右行《站外友情链接》。浏览本博克全部内容请点击右行《日志分类》。联系:Email:GYL945205@163.COM-qq:864562547 手机:15294116931

闲话“四大奇书”与’四大名著”

分类:原创博文
2018-12-28 19:24 阅读(?)评论(0)

 闲话“四大奇书”与’四大名著”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·郭万仕·

   〔1〕、中国文学史上被称为“四大奇书”的是《三国演义》、《西游记》、《水浒传》和《金瓶梅》。它们的共同特点都是古典长篇小说,都产生在明代,“四大奇书”之称也出现在明代。

  说它“奇”,是明代人的感觉。中国小说史虽可追溯到魏晋时期或更早,但长篇章回体小说的产生却是在明代。《三国》是第一部用小说体阐述历史的作品;《西游》是第一部魔怪、神怪或童话长篇作品;《水浒》是第一部描写平民造反的作品;《金》则是第一部由文人创作,专供消遣品读的作品。这些个“第一”,在明代以前是从来没有过的,也是和“正统文学”完全不一样的,所以,明人就称之为“奇”!

   但到了近代,特别是现代,“四大奇书”就蜕变为了“四大名著”了。不仅是名称的变化,内容也在变,将《金瓶梅》剔除,加入了清中叶才出现的《红楼梦》。我想这大概仍是正统思想在起作用。

  据考证,明代中后期,由于经济发展,生活安定,王朝日渐没落,社会上淫风盛行,所以会产生像《金瓶梅》这样放肆的描写两性性行为的作品,并被文人所接纳——否则就不会称之为“奇书”了。

  但到了清军入关,新王朝正处于上升时期,就绝对不会允许这种“诲淫”之作继续流行,所以《金》书便被长期禁锢,直到现在。而现代人为了补足这个“四”数,就将《红》加了进去。

   其实,这种归纳实在是太表象化了,中国长篇小说的创作有一个划时代的“分水岭”,那就是《金瓶梅》的产生。其前其后的作品,在创作形态、内容质地、读者取向上都截然不同。

  有大量资料证明《三国》、《水浒》、《西游》等作品都是经过了民间杂剧、曲艺、说书、话本等形式的长期积累,才由文人收集、整理、创作而成的,它的受众更多的是面向了社会底层的平民大众。而《金瓶梅》以及受它影响而出现的《红楼梦》,则是纯粹由文人创作,供文化人——致少是读书人阅读欣赏的作品。可以说《金瓶梅》开启了小说创作的一个新境界。

  现在许多人都大谈《红楼梦》如何如何伟大,而绝口不提《金》对它的影响,这是不公平的,也是不符合事实的,致少在艺术手法上,《金》对《红》的影响、启迪是显而易见的。

  所以,不管是“四大奇书”也好,“四大名著”也好,《三国》、《水浒》、《西游》是一类小说,姑且把它们称为“说讲小说”(因其缘起于说书人的话本);《金瓶梅》和《红楼梦》又是另一类小说,姑且把它们称为“阅读小说”,绝不可以混为一谈的!


  〔2〕、《金瓶梅》的作者是谁?历来被弄得面目全非,而且,随着时间的推移,还会越来越复杂。

  首先是当代的一些所谓专家、学者,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和浮燥趋利的心态下,大多巳不能称其为研究了:要么是哗众取宠,要么是为地方利益而争夺名人权…所以,根本就不要把他们的“话”当话听——权当是一则商业广告罢了!

   那么,古人又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?因为在《金瓶梅》问世后,有关它的作者之谜,就如影随形的存在了。谈论最早,影响最大的是:认为《金》的作者是明代大学者王世祯,其中最有说服力的“证据”就是《金》的文笔实在太好了,非王世祯这样的大家莫属,于是便附会出许许多多的故事来。

   实际上,这是绝对不可能的,其理由除了包括吴晗等先生的诸多考证外,一个很少有人提及的问题就是:小说在当时的地位和封建士大夫们的正统观念。

  明清虽是小说的辉煌时期,但那是后人给它的评价。在当时,小说还是一种不入流的文体,“小说家言”无异于下里巴人,贩夫走卒之言,一般士大夫是不屑为之的。王世祯作为书香门第,世代官宦,主流文坛盟主,正统学界领袖,庙堂显赫之臣,在当时就享有很高的盛誉……所以,他有可能欣赏这类作品,但决不会自已动手创作这种作品。更何况如《金》本中的大量性事描写——在理学盛行的明季,在士宦文人的心目中,这是有辱圣贤斯文的大逆不道,他们绝不会越过这个雷池的!

  另一个孛论就是:作品艺术性高,未必就一定是主流文坛高手所为!从《金》本描写的内容看,则可能恰好相反。这个孛论否定了民间有许多大手笔人材的存在,也过份肯定了科举制度诞揽人才的功能。流落民间,怀材不遇的良士大有人在。《红楼梦》如不是有:曹雪芹先生于悼红轩中,披阅十载,增删五次……几句话,以它的艺术成就,是否就该断定是同时代的纪晓岚所为呢?

   那么,《金瓶梅》的作者到底是谁?答曰:非常简单,也非常肯定,那就是书上所刊发的“兰陵笑笑生”,这就够了!

    如果非要给它探究个身世,那也应该在私塾、账房、清客、门人、师爷、江湖艺班、剧作家……之中寻找。他应该是位落拓不得志的文人,放浪于市井之中,混迹于富豪之门;既熟悉社会中下层生活,又洞悉封建官商阶层的尔虑我诈;他玩世不恭,又无可奈何;即是蔑视传统的叛逆者,又是固守封建说教的迂夫子;是一位想用因果报应手段来惩罚恶势力的“小人物”。

   所以,切不可胶柱鼓瑟,椽木求鱼,把一个简单问题弄复杂了!


  〔3〕、目前的《三国演义》作者标为罗贯中,《水浒传》的作者比较复杂,70回本为施耐庵,100回和120回本则标为施耐庵和罗贯中两个人。有一种意见认为:施是罗的老师,《水浒》的后半部就是罗贯中替老师补写的。这个论断到底有多少证据支持?咱不知道,但我认为这是不可能的。

  我不是考据学家,但我可以从作品本身作出判断——聊且称为“实证学家”。我们姑且认为罗贯中作了《三国演义》,施耐庵写了《水浒传》。那么,这两部作品的面貌风格是迥然不同的,《三国演义》从头至尾写了大大小小无数场战争,有得气壮山河,有的诡谲多变,一场战事一个样,即不雷同,又妙趣横生。可见作者罗贯中是个写战争体裁的高手。

  而《水浒传》则是个写人物传记的高手,如前六、七十回的人物,大多个性鲜明,呼之欲出。但到了聚义后大的战争场面,则显得力不从心。特别是征田虎、征王庆、征大辽和征方腊,即潦草粗糙,又匆匆忙忙,如赶任务一般,毫无新意。而据说这部分恰恰又是描写战争高手的罗贯中所补写,岜非咄咄怪事!

  中国武术界有句行话,叫作:行家一出手,就知有没有!对于艺术问题,艺术本身就能给出答案,又何必“皓首穷经”的去翻古纸堆呢!


  〔4〕、关于《水浒传》的思想性,我给合央视电视剧已经写过一篇文章了,但仍觉意犹未尽。问题主要出在,自“毛”为批“邓”评价《水浒》后,许多所谓专家、学者都搞爬行主义,跟在后面亦步亦趋,直到现在。最近看到两位教授(其中一位姓孔,一只眼睛有点斜,说是孔子的多少代孙),在陕视“开坛”作节目,把宋江骂的狗血淋头,心里真不是滋味——难道这就是我们的“四大名著”吗?

   自从《水浒传》问世后,不管统治阶级和封建文人如何抵毁和禁锢,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:《水浒》和以宋江为首的108位梁山好汉的精神,已深入到了中国老百姓的心目之中,渗透到了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。

  造成这一影响的主要原因,我以为是:它忠实的描写了一千多年前一伙造反者的真实形象,在现代人看来,他们可能有这样那样的缺点,犯过这样那样的错误,走过曲折反复的道路,付出了不该付出的代价……但他们却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,是那个时代的反抗模式,是不可复制的!

   我们这个时代养活了一批懒汉学者,动不动就给别人贴“马列主义”的现成标笺。孰不知千年前的宋代(小说的背景时代),和600年前的明初(小说成书时代),还没有马列主义呢!即便到了20世纪30年代,中国农民和地主的斗争依然类乎《水浒》的方式在进行着。

  我举一个最能给《水浒传》作注角的近代作品——也是我非常崇拜的作品,那就是曹禺先生的话剧《原野》。

  佃户仇家和地主焦家并不似黄世仁和杨白老的关系,而是有着“通家之谊”的。仇家的孩子仇虎,不但和焦家的孩子大星是儿时的玩伴,且拜大星的母亲——地主婆为“干娘”。老地主为了占有佃户的老婆而逼死了老佃户夫妇,虎子不得不逃亡出走。多年后,他长成了一条壮汉回到了地主家中。此时,老地主已死,地主婆双眼已瞎,大星也已娶妻生子。不明就里的大星对仇虎的归来欢欣鼓午,但为了报仇,虎子还是残忍的杀害了把他当亲哥的怯弱大星,勾引了大星的媳妇金子,并设计让瞎眼地主婆打死了自已的亲孙子。而大仇已报的仇虎,却在逃亡的密林中精神崩溃……

  分析《原野》和《水浒传》,我以为有三个共同点:

  一、中国封建社会中的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不是截然分开的,他们在经济上,亲情上和生活上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。

  二、阶级冲突并不一定都是政治原因,被压迫者的反抗,往往是残忍的,盲目的和不计一切的。

 三、被压迫者在造反和反抗的过程中,或过程后都会在传统观念和叛逆行为间进行痛苦的挣扎和斗争。

  这就是中国人数百年来热爱《水浒传》的原因,也是我们现在肯定《水浒传》的原因——请不要用欣赏《井冈山》和《延安颂》的标准去审视《水浒传》。


  〔5〕、一个作品的完整性和完美性之间,并没有必然的联系,如《西游记》最后“经回东土,五圣成真”,大团园式的结局,即完整又完美。但《红楼梦》最后几十回却被迷失了,虽然遗憾,但并不影响《红楼梦》的完美性——这就是行话常说的“残缺美”!甚至正因为它的不完整——“神龙见首不见尾”,才更激起读者的兴趣和胃口,诸多如“探佚学”、“脂批学”、“版本学”等《红学》分支才得以更有意义。正所谓:“成也肖何,败也肖何”之谓也!

 

 
表  情:
加载中...
 

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